《覺醒年代》考點:陳獨秀《新青年》六標準
更新時間:2021-06-08
《覺醒年代》將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到中國共產黨建立這段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如此生動又清晰地展現在我們眼前。讓我們不禁感慨,原來一百多年前的青年人,是如此激昂、勇敢、清醒。有青年做先鋒,才激發了更多人的熱情與對抗不公的勇氣。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五四精神血與火、苦與淚、掙扎和奮斗中走來;青年人帶著青年力量一路披荊斬棘,在他們的時代里熠熠生輝并代代傳承。下面是優學途小編給大家帶來的陳獨秀在《新青年》發表的《敬告青年》中提到新青年應符合六項標準,我們一起來學習背誦吧!
當代青年,應上下求索
陳獨秀在《新青年》發表的《敬告青年》中提到新青年應符合六項標準:
自主的而非奴隸的,
進步的而非保守的,
進取的而非退隱的,
世界的而非鎖國的,
實利的而非虛文的,
科學的而非想象的。
毛澤東在看了這六項新青年的標準后表示,這六項雖然好,但仍然不夠全面,至少應該再加一條“健壯的而非體弱的”。
“文明其思想,野蠻其體魄,心力體力合二為一,世上事未有不成。”于是毛澤東投稿《新青年》發表了《體育之研究》,成為了第一個談論中國體育的人,當時的學子無不受其影響。
這些標準在如今看來,也應當是我們青年人追求的標準,當代青年,應上下求索。
武昌中華大學中學部“新聲社”惲代英等人在給《新青年》的信中寫道:“我們素來的生活,是在混沌的里面,看了《新青年》后漸漸的醒悟過來,真是像在黑暗的地方見了曙光一樣。”
如果說《新青年》喚醒了1919年5月4日的青年,那么1919年的青年也同樣啟發了一百零二年以后的新青年。
在當下,新媒體給了我們更為便捷的技術渠道和平臺,卻依然不能替代人與人之間最直接最真誠的情感交流;《新青年》可以說是當時的新媒體,成為了百家發聲的平臺、引流了百家交流的潮流,但走出《新青年》,依然還是需要青年人的推動和書寫。
我們要成為更好的人,更好的青年人,探求真理,洞悉世事。像恩格斯說的那樣,青年的性格,就是時代的性格。
值此五四青年節之際,我們再次向先輩們致敬,向當時在亂世中仍在積極探索出路的先賢們致敬。
你覺得,21世紀的新青年的標準是什么呢?
我們覺得,21世紀的新青年,依然是社會的一盞明燈。
聲明:本文來源于陽光高考網,優學途編輯,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